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推进有组织科研,全面提升教师学术能力,1月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院1010会议室举办第二十六期“名师讲坛”。讲坛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党建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特聘教授辛逸作了题为《史料归纳与问题意识》的专题讲座。学院院长许静波及师生代表参加讲坛,活动由学院副院长刘大勇主持。

辛逸以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为切入点,强调党史党建研究选题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问题意识,通过收集原始史料,对新发现材料与现有研究进行对比和对话,以实现学术创新。辛逸以“公社大食堂”研究为案例,展示了寻找具有互证价值的不同档案的重要性,档案的多样性是理解历史真相的关键途径。他特别指出,相较于结果性档案,“过程性”档案对于党史研究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通过聚焦个案,挖掘地方史料,以小见大还原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最后,辛逸对学院教师在申报国家社科基金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了专业指导,强调课题申报须要具备广阔的视野,注重选题、论证和前期成果,着眼于补充和深化党史党建研究。
刘大勇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辛逸的讲座内容丰富,逻辑严谨,重点突出,实用性强,有助于师生把握研究方向、开阔研究视域、提升研究水平,对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辛逸的讲座给予在场师生几点重要启示,一是要扎根学术厚土,坚持守正创新。要立足中国国情,从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现实出发,深入研究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征程。二是对比同行差距,催人奋进。反思学院学科团队发展中的掣肘问题,需优化激励机制,群策群力联合攻关,致力打造高层次、高级别、高质量的项目与成果。
接下来,全院师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有效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入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与贯彻落实,进一步提升学科高质量发展。